科普之窗
當前位置: 首頁 > 科普 > 科普之窗
吃飯吃到大汗淋漓…飲食是如何影響體溫的?
發(fā)布時間:2023-04-12 來源:鄂州市科學技術協(xié)會

為啥吃飯的時候經(jīng)常會大汗淋漓,而天冷的時候只要吃點東西立馬會感覺暖和起來,你有想過其中的道理嗎?食物是如何影響體溫的?

體溫是人體四大生命體征之一,在咱們的生命活動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。體溫會發(fā)生變化嗎,有哪些因素會影響他呢?

維持穩(wěn)定的體溫是人類能夠遍布全球的一個先決條件。不過即便是如此,在一天中不同的時間段我們的體溫也會出現(xiàn)波動。一般來說體溫受生理狀態(tài)、環(huán)境溫度、保暖情況、運動等因素影響。此外飲食也能夠影響體溫。但是究竟是怎么發(fā)生的呢?剛剛說的吃東西體溫確實會升高,這種現(xiàn)象每個人都有,它還有一個專業(yè)名詞叫做食物熱效應——由于進食而引起的能量消耗增加的現(xiàn)象。

那么食物熱效應是如何產(chǎn)生的呢?原來在我們吃東西的過程中,消化系統(tǒng)的運動、消化酶的分泌和營養(yǎng)素成分的吸收都需要熱量。食物中的糖類、脂肪和蛋白質(zhì)在氧化分解的時候也會增加我們的基礎代謝率,刺激身體釋放額外的熱量,而這些熱量是以升高體溫和汗液揮發(fā)的形式散發(fā)出去的,這樣才能維持我們體溫的相對恒定。可以簡單理解為發(fā)動機在做工的時候也會產(chǎn)熱,而且需要水箱等裝置釋放熱量,那么食物影響體溫的過程受哪些因素影響?研究發(fā)現(xiàn)體溫的升高在進食后不久就會出現(xiàn),在寒冷的冬天這一點會更加的明顯。在進餐的兩個小時之后體溫會達到頂點,2~3個小時之后就會慢慢的恢復正常了。不同的食物產(chǎn)生的這種食物熱效應也不同,一般來說同等重量下蛋白質(zhì)的熱效應高一些,可達到基礎代謝率的30%,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只能達到4~5%。按照我國居民的飲食習慣,一般也就占個總熱量的10%左右。進食的速度也會影響熱效應,一般的吃的越快,它能量消耗就越多。此外食物的本身的溫度也是有影響的,因為食物的溫度會傳導到我們的消化系統(tǒng),這就是為什么吃越熱,我們就越容易出汗的原因。

那么按照這個理論,是不是如果嚴格控制飲食的話,咱們再多吃一點熱的食物就能減肥了呢?這是理論上是可行的,但現(xiàn)實中確實是行不通,還會對健康不利。一方面太熱的食物對健康不好,另一方面長期控制每餐的熱量攝入,使其保證低于基本的代謝范圍之內(nèi),那么容易導致蛋白質(zhì)能量營養(yǎng)不良,所以勸您還是放棄了這個想法。

那么食物的溫度該怎么才合適呢?無論是過高和過低其實都不好,都可能傷害到我們?nèi)崛醯南馈1热缯f不少人愛吃熱食的習慣,這種習慣會灼傷我們的食管和胃黏膜,通??谇坏哪褪軠囟戎挥?5攝氏度,而食管和胃黏膜只有45~50度。黏膜細胞一旦被燙傷壞死后,反復修復就會出現(xiàn)鱗狀上皮化,久而久之就會增加癌變的風險。所以以后咱們在招待客人的時候,再熱情也不要再說“趁熱吃趁熱吃,一會就涼了”這句話其實是不對的。那么涼的食物就沒有問題了嗎?當然也不是。過冷的食物對胃的運動還是有影響的。我們的身體消化食物的方式是先將食物帶到我們的核心溫度,比如說熱湯只需要15分鐘我們就能消化吸收,而涼的食物尤其是冰激凌需要30分鐘到兩個小時才能消化完。所以建議大家在吃飯的時候最好不要喝太涼的飲料,這下您明白了吧。

吃東西的時候體溫升高也會冒汗,這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(xiàn)象。更重要的是不要吃太燙的,也不要吃太涼的,吃東西也不要太快,這些對健康都不太好。

科普鄂州
科普湖北
科普中國
返回頂部